株洲發電公司曾于2008年4月先后對兩臺31萬千瓦機組的電動給水泵進行汽動給水泵改造,并于當年8月份正式投運。近年來的投運使用表明,汽動給水泵運行比原電動給水泵運行經濟性明顯提高。截至2013年5月31日,與原電動給水泵運行相比,在發電量相同的情況下累計上網電量增加了3.3828億千瓦時,為株洲發電公司改善經營局勢提供了有力保障。
株洲發電公司兩臺31萬千瓦機組于2003年先后投產,采用的汽輪發電機是哈爾濱汽輪機廠引進西屋技術優化設計制造,配有三臺電動給水泵,機組正常投運情況下,電動給水泵兩臺投運,一臺備用。由于電泵運行,耗電量非常大,導致廠用電率一直居高不下,對此,該公司鎖定這一耗能“大戶”,通過到外地調研考察,請專家進行評估分析等,成功引進電動給水泵改汽動給水泵項目,在保留1、2 號電動給水泵的基礎上,拆除3號備用電動給水泵,加裝全容量汽動給水泵,利用汽輪機中壓缸4段抽氣作為汽源,將汽動給水泵作為運行主泵,兩臺電動給水泵作為備用,并于2008年4月動用該公司檢修力量開始施工。
在項目改造完成后,該公司專門請來了湖南電力試研院的專家對改造后的機組是否提高經濟性進行試驗論證。試驗結果表明,改造后的汽動給水泵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并能滿足機組各種工況的使用要求,且在發電量相同的情況下上網電量增加,與原電動給水泵運行方式具有更高的經濟性。
由于項目改造后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可觀,且經過了權威機構的試驗論證,該公司立即組織技術骨干力量,對這一重大改造項目進行梳理和總結,匯編成冊,同時在檢修業務向外拓展之際,大力推廣這一節能增效王牌改造項目,并在承接汕頭華能電廠檢修業務時成功實施了這一改造項目,改造后節能降耗成效明顯,受到了該電廠的充分肯定。
進入“十二五”期間以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對電力企業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提出了重大考驗。目前國內很多老火電企業仍然采取的是電動給水泵方式運行,電動給水泵改汽動給水泵項目的成功運用,無疑將給他們傳遞出一個助力節能降耗的好聲音。